所在位置: 首页» 循证方法学资源» 新研究方法介绍» 现实主义综述:现实主义哲学视角下理论驱动的复杂干预系统综述方法

现实主义综述:现实主义哲学视角下理论驱动的复杂干预系统综述方法

发布日期:2020-09-01

  

  本文为赵俊强博士发表在《医学新知》杂志的文章,主要介绍了“现实主义综述”的理论和方法。

 

  目前以Cochrane为代表的系统综述方法学是国际国内系统综述的主流模式,其通过严谨的方案设计,开放获取的方案注册,透明化和规范化的方案实施等保证其方法学质量。通过对具体研究问题广泛全面的文献检索、评价和整合,回答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及其效应量大小的问题。数据显示中国已经成为目前全球发表Meta分析最多的国家,而大部分都参照Cochrane的模式来开展。Cochrane为系统评价的规范化、标准化做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大量高质量的研究证据用于指导政策制定和临床实践。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Cochrane系统评价确实存在一些难以规避的缺陷。首先其研究问题极为聚焦和简化,多回答某项具体干预措施在某类人群中的有效性问题(常用PICO公式进行明确)。然而现实世界中,健康照护是一个复杂系统。一方面患者多存在共病性,有着多种不同的症状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能够获取的医疗资源也不一;另一方面临床照护实践也是复杂的,存在关联性、协同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系统综述的研究结果常常难以直接运用在复杂的临床情境中,导致其外部真实性较差。这也部分解释了长期以来临床医务人员对指南证据依从性差的原因。另外系统综述通过严谨的纳入排除和结构化的信息提取,摒掉了大量临床情境相关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往往是政策制定者和临床工作者的重要决策参考。

  现实主义综述也称为现实主义整合(Realist synthesis)现实主义哲学视角下,研究者对复杂干预开展的一种理论驱动的系统综述方法。该综述始于一个或多个能够解释研究问题的初始项目理论,研究者通过整合与该理论相关的研究证据,寻找潜在的情境-机制-结局关系,挖掘其中反复出现的实践模式,即半规律性,对项目初始理论进行验证、反驳和完善,进而获取对研究问题更深刻的理论理解和对政策制定者或临床工作者情境化的决策推荐。它不探讨干预措施的有效性问题,而是解释“什么样干预措施在什么情境下能够运用于什么样的人群”。本文旨在引入现实主义综述的理论和方法,为国内健康照护领域的系统综述研究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