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循证方法学资源» 循证实践模式» KTA知识转化模式

KTA知识转化模式

发布日期:2019-03-21

  知识转化模式(Knowlege to Action Framework, KTA)由加拿大Graham教授的团队于2006年提出,旨在推动政策制订者、管理者、实践者、研究者、患者、公众将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促进知识转化与实践变革,改善临床照护质量及患者健康。KTA包括知识产生和知识应用2个环节(图1)。

  知识产生环节通过知识查阅、知识整合、知识产出3个步骤层层剪裁,提取更符合利益相关人群的研究证据。在知识产生环节之前,研究者首先需要与潜在采纳者进行沟通,明确临床亟需解决的问题,为知识产生环节确定检索主题,然后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知识查阅),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整合与分析(知识整合),最后将研究证据转换为指南、临床实践方案或政策等形式,形成简洁明了、可操作性强的知识工具或产品(即知识产出)。

  知识应用环节包括确定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的知识、将知识引入特定情境、评估障碍因素、监测知识应用、知识应用后结果评价、维持知识应用7个步骤,旨在指导实践者做什么、怎样做以及在怎样的场景下开展证据应用。第1步确定问题和选择解决问题的知识,研究者应明确当前研究结果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若差距较大且临床变革需求强烈,则开展相应的实践变革。第2步是将证据引入特定的临床情境,研究者应根据具体的实践环境对证据进行剪裁和调整以提高证据的临床适用性和可行性。第3步评估障碍因素,研究者应当识别来自证据本身(证据的有效性及适用性)、潜在采纳者(个人的态度、知识、技能、习惯和偏好等)和实践环境(文化因素、组织因素、经济因素等)的促进因素及障碍因素。第4步选择、剪裁、执行干预措施,研究者应根据不同层次的障碍因素选择、剪裁和执行相应干预措施,如针对来自潜在采纳者个人的障碍因素,通过反馈式沟通、教育式干预来改变个体的态度,提高其知识和技能;针对组织和环境层面的障碍因素,研究者应争取管理层的支持,适当增加实践者的权限以提高实践者的决策参与度。同时,根据实践者的反馈结果,研究者需及时调整干预策略。第5步监测知识应用,研究者应对知识应用过程进行监测,包括监测知识应用的范围、证据的适用性、干预策略的有效性、是否出现新的障碍因素以及是否需要制订新的干预策略等。第6步知识应用后结果评价,知识应用期间应进行阶段性的结果评价,通过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评价知识转化对实践者、患者及系统3方面的影响。证据应用可分为3种形式:概念性应用 (证据应用于临床以改变采纳者的态度和观念)、工具性应用(证据应用改变采纳者的行为,改善临床实践,提高患者健康结局)及策略型应用(将证据作为工具,证明实践行为的合理性,提高自身的能力并获取一定的利益。研究者应当根据不同的证据应用形式制订不同的结果评价计划。第7步维持知识应用,研究者应定期接收实践者的反馈,制订促进知识持续应用的干预策略,提高实践者对证据的长期依从性。同时,知识应用是动态的循环过程,对于尚未解决的问题或新出现的问题,应当进入下一个循环过程,直至所有问题被合理解决。